6 月 30 日,貝恩公司發布《2022 年中國機械設備行業報告》。報告顯示,在數字化浪潮、凈零排放的可持續發展愿景,以及供應鏈韌性需求不斷提升的顛覆性趨勢下,全球機械設備行業正面臨關鍵轉型期。未來十年,企業將不斷突破傳統行業邊界,憑借數字化手段加速升級,布局硬件和服務一體化(Machinery as a Service)的 " 機械 +" 新時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領先機械設備企業和新銳企業在這一輪全新的浪潮中也在不斷探索創新服務和業態,走在行業前列。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亞太區績效提升業務主席曾偉民表示:" 隨著競爭加劇、以硬件為核心的創新放緩,我們發現,機械設備行業正在發生結構型轉變——從過去的研發更精密、快速、便宜的機器來撬動增長,轉變為致力于硬件與軟件相結合、自動化和數字化相結合,根據客戶需求定制一對一的精細化集成解決方案。"
報告顯示,機械設備行業的變革激發了并購交易大幅上漲,機械設備的交易表現超越其他行業:2021 年,行業的平均交易規模急劇上升至 1.61 億美元,同時,全球并購交易額達到了 630 億美元,是過去十年以來成交總額的第二高,僅次于 2020 年的 720 億美元。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工業品、制造和汽車業務主席劉湘平指出," 并購為機械設備企業邁入高增長和關鍵戰略市場提供了途徑,我們觀察到,面對不斷變化的行業動態,許多企業及投資者紛紛調整業務組合,通過收購加速建立自身在軟件、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不同于傳統機械設備制造的新能力。這些投資活動正助力企業應對行業數字化帶來的挑戰,并加速轉向服務驅動、基于解決方案的全新商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交易估值和回報上升,機械設備行業的巨額工業私募交易同樣層出不窮。2020 年,安宏資本和盛峰資本以 172 億歐元(202 億美元)收購了蒂森克虜伯電梯公司。貝恩發現,在過去十年間,此類交易產生的回報比整體工業行業高出 10%,投資回報倍數的中位數達到 2.5。在同一時期,機械設備企業的企業價值增長了 1.9 倍。 領先私募基金公司正在探索傳統機械設備企業的重新定位機會,采用全面的價值創造方法,在優化成本結構之外,挖掘各個領域的提升潛力,比如卓越營銷和服務、定價和并購潛力。
機械設備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基于數字化和服務的解決方案
數字化作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其能為企業創造的巨大價值,已經是行業共識:貝恩針對 205 家工業企業的調研顯示,布局數字化的企業超越競爭對手的可能性要高出 4 倍。但同時,我們的調查也發現,迄今只有不到 5% 的企業成功落實了技術或數字化轉型。
在其他行業,服務已經貢獻了超過半數的銷售額和幾乎 100% 的利潤。貝恩預計,這一方向也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機械設備行業的常態:領先的機械設備企業將把大多數設備與軟件和服務打包,作為成套的解決方案出售,并實現數倍于當前業務的市場增速。到 2030 年,機械設備企業的硬件在行業利潤貢獻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 31% 降至 23%,其余利潤將由打包銷售的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共同組成。
供應鏈管理:強化韌性和風險評估能力
過去兩年以來,無論是由新冠疫情引發的材料短缺和價格波動,還是俄烏沖突導致的連鎖反應,讓機械設備行業受到了一系列供應鏈中斷的打擊。貝恩發現,在這些突如其來的供應鏈中斷 " 壓力測試 " 下,擁有更強韌性供應鏈的企業獲得了更多客戶的青睞,為鞏固和擴大企業的市場規模奠定了基礎。
調研中,大多企業的供應鏈高管都表示已經轉變投資方向,把韌性和靈活性置于成本和速度之前。機械設備行業站在各行業價值鏈前端,既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供應鏈韌性,同時也可以提供合適工具、設備和服務來滿足客戶的供應鏈韌性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工具亦是重要抓手,可以幫助企業提升供應鏈各環節透明度,管理供應鏈風險,提高效率,并實時衡量環境影響和成本。
重視并善于強化供應鏈韌性的企業有望在 2030 年以及以后先人一步,樹立競爭優勢,實踐中,建立供應鏈風險評估等新能力,優化客戶和自身業務,進而在供應鏈中斷后更快恢復,并獲得客戶、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支持。
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凈零排放愿景:研發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產品和服務
與其他行業一樣,機械設備行業也在響應全球號召,順應、把握可持續發展蘊含的發展機會,以及環境責任帶來的挑戰:一方面,提升企業的能源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根據需求定制解決方案,提高機械設備產品的循環性和可回收性。